伟伦体校篮球 杨力维的康复之路:脚踝修复与生物力线调整
- 时间:2024年07月06日 18:43|
- 来源:网络转载
“嘶……”杨利伟背对着我,我看不到她的表情,但我能听到,当她的脚尖经过“弧线”最高处时,总会发出这样的声音,如游丝般,难以察觉。她紧紧抓住椅子的扶手,努力抑制住想要痛得尖叫的冲动。
通过这样和那样的方法,杨利伟正在让她那只“生锈”的脚踝重新变得灵活,同时修复那条令人担忧的扭曲的生物力学线。当她第一次来到奥施恒诊所时,她的左脚踝活动范围只有 90°,但 8 天后,已经达到 107°,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她一边喘着气,一边转过身来向我介绍她的康复进展,她的表情恢复了往日的轻松,眼下出现了两个窄窄的眼袋。
90度意味着什么?就是脚背完全不能向上勾。每一次急停急起,甚至每一次简单的上篮,都考验着杨力伟对疼痛的忍耐力。我很难想象,她拖着这样的脚,在刚刚结束的2022-2023赛季WCBA总决赛中,场均砍下21.3分、4.7次助攻,险些完成个人四连冠的壮举。
赛季结束后,她没有时间休息,就从呼和浩特赶往北京,对左脚踝进行康复治疗。因为接下来她将前往美国挑战WNBA。如果她想获得火花队教练组的信任,她的左脚踝必须恢复到最佳状态。作为一名速度型控球后卫,那是她爆发力和灵活性的来源。换句话说伟伦体校篮球,目前康复的痛苦是她实现WNBA梦想的唯一途径。
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缝了 31 针,她没有流一滴泪
杨利伟似乎对疼痛有着超乎寻常的忍耐力,这种忍耐力的极致体现就是“不用麻药缝31针”。3月27日,在耐克大中华区总部再次见到杨利伟时,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了这件事。
当时,杨利伟还在广州伟伦体校读书。在和队友踢球的时候,她推了一扇门,门上的玻璃碎了,碎玻璃全部“淋”在了她的身上。在体校医务室,两名医生帮她缝合大大小小的伤口,一共缝了31针,没有打麻药。这个过程,她一滴眼泪都没流,陪同的队友却哭了,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心疼。
“这里,这里,这里,全都是。”杨利伟卷起裤腿和袖子,给我看血迹斑斑的缝合线,白皙透亮的皮肤上,有深浅不一的伤痕。“我一个人从五楼走到医务室,腿上全是血,到的时候医生还没上班,等了一会儿才来。”
杨利伟说,自己从小就“很调皮”,敢做男生不敢做的事,比如翻墙、松手骑自行车,摔倒是常有的事,但她从不气馁。
不怕疼痛,或者说能忍耐疼痛,大概也是一种天赋。篮球运动中,经常会有碰撞、摔倒,运动员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对疼痛的恐惧。在WCBA总决赛上,杨力伟单薄的身躯一次次高高跃起,在激烈的对抗下,重重地摔倒,但你看不到她有丝毫的犹豫,她的跑跳看起来也不像是左脚踝受伤的人。
“如果你专注于球场,你就会忘记疼痛,”杨力伟说。“为每一个球而战是篮球运动所要求的精神的一部分。”
在篮球场上,什么都吓不倒她。场下,毛毛虫是她的“克星”,她看都不敢看,“看了就浑身不舒服。”小时候,她很怕夜路行走,总怀疑有人在暗中跟着她。每次跑回7楼的家,她都一边喊“妈妈”,一边开玩笑说,“也许这就是我学会跑得快的原因。”
痛觉神经的“迟钝”让她很难承受疼痛,但丰富的内心世界却总能让情绪淹没泪腺。“情绪化。”这是她十年的室友黄思静对她的描述。
那天在无敌金兰破圈,一拿出写有粉丝留言的T恤,杨利伟就泪流满面,不停向工作人员要纸巾:“我的妆都哭晕了!”她的语气里满是赛场上看不到的娇羞。姐姐杨淑玉看到贺卡时,再次泪流满面。姐姐写道:“从2019年到现在,你一次又一次证明,这世上没有偷梦人。放手去追梦吧,等我。”
如果你不靠近她伟伦体校篮球,就会被她那锐利的下颌线和炯炯有神的眼神“欺骗”,因为这些面部特征会让人误以为她冷漠孤傲,其实她外冷内热,深思熟虑。
在队里,她是队长,闲暇之余,她不得不为队友准备盲盒之类的小礼物,组织午夜聚会。“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一起训练,但除了场外开会,我们很少有机会坐在一起聊天。”黄思静说,有时杨利伟会和她一起做青年人的思想工作。为此,杨利伟被戏称为“贴心姐姐”。“可能我说话好听,话多,不然怎么会被安排那么多采访。”这一席话,引得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。
WCBA全明星赛期间,她和黄思静、杨淑瑜、迪拉娜、李月茹一起去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活动,回来的时候正是午饭时间,她就为车上的所有人准备了午餐,包括我。我们从2019年就认识,但这几年我们很少交流,一碗干拌牛肉米粉让我们的心更亲近了。
去奥施恒诊所探望她的那天,还见到了浙江队新晋“三分王”董可儿。杨力伟知道她来北京康复,帮她约了林宣宏。两人刚好连线,杨力伟训练完,就轮到董可儿了。
我的偶像是我自己
与很多防守型的采访对象不同,她有时会表现出“主动进攻”的本能,但那并不是真正的进攻,更像是篮球比赛中的试探性步伐,试探一次就迅速撤回,她的个性在那一刻闪现。她说话干脆利落,很少结巴,也很少用其他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感叹词“吧”,完全是自信满满,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。
赛后,有球迷问她:“如果最后时刻球队落后两分,你会选择自己还是队友去投最后一球?”她毫不犹豫:“我。”我问她有没有篮球偶像,她毫不犹豫:“没有,我的偶像只有我自己。”
但她有自己最喜欢的风格,那就是里基·卢比奥——尽管她的中远距离投篮比“金童”强多了。因为喜欢卢比奥的组织和串联,她进攻能力出众,但总是以激活队友为优先。她戏称自己是“服务型人格”,送出助攻时比进球时更爽。
我们还谈到了去年世界杯期间她遭遇的质疑,前六场比赛,她的得分分别是14、12、0、8、8、11,尤其是对美国队的比赛,她4投0中,得了0分,这场比赛让她遭遇的质疑最多。“杨利伟打不了硬仗。”论坛上一条被高度赞扬的评论是这样的。
当我说“我打得不好”的时候,她及时纠正我说:“我不认为我打得不好,我可以做得更好,但不能说不好,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应该做什么。”
批评与质疑,并没有动摇她的信心。半决赛,面对核心球员缺阵的不利局面,她犹如球场上的仙子,一次次突破东道主澳大利亚的防守。那场比赛,中国女篮终于经受住了考验,时隔28年再次闯入世锦赛决赛。杨力伟全场砍下18分4助攻,分别位列队内第二和第一。
这场比赛是无畏金孤的终极绽放。杨利伟身披国旗的定格瞬间,也成为无数篮球女孩心中深深印刻的画面,激励她们走上球场,成为无畏金孤的一员,无畏面对困难,追逐梦想——29岁的少儿篮球教练安静就是其中之一。她把那张照片设为朋友圈背景,还特意留长发。“那张照片超帅,戳中我的内心。”
年轻时,她也曾因批评而偏执、“吃不下饭、睡不着觉”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对外界的声音也不再那么在意。虽然她仍不想因为一场比赛而否定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,但她尝试与自己和解:“追求完美是对的,但完美永远不可能实现。说自己完全不在乎(批评)也是错的,那不符合人性。我会在意,但很短暂,下次我会坚定。”退一步说,“如果我真的打得不好,别人说几句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
责任的重量和梦想的重量
轻与重,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矛盾。对杨利伟来说,如果说痛苦和疑虑是轻,那么责任和梦想就是重。这些年,她一直在向上攀登,很少有停下来休息的机会。休赛期间,很多队友都在争分夺秒地出去旅游放松,而她自己则在每天长达6个小时的康复训练中。“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旅游了。”杨利伟说。
常规赛第二轮,她在一次突破中扭伤了脚踝90度,正是这次伤病让她的常规赛出勤率降到了只有一半。其实考虑到中间的窗口期,她本可以离队治疗脚踝,但她却选择留在球队。“我们有了新教练、新队员,希望我的存在能给他们带来支持。”她说,“当然,首先我要确保情况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离队,我相信球队给我的保护。”
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,女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平时压力大的时候,杨利伟喜欢找黄思静等人唱歌,把胸口的郁闷喊出来,让自己心情好一点。但因为疫情,她们的世界缩小到了公寓和体育馆这短短的距离。不过,她也说:“那些减压方式终究是辅助,减压的根本还是训练,在训练中发现问题,然后解决,给自己打气,支撑自己前行。”
简单来说,像杨利伟这样的人,天生就是要努力拼搏的,如果把所有的负担都卸下来,她就会不知所措。正如米兰·昆德拉所说:“当负担完全消失,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,飘到天涯,远离地球和地球上的生命。人只是半真实的存在,行动变得自由而毫无意义。”
去年2月至5月,她有近100天远离篮球场,但她感受到的不是解脱,而是巨大的焦虑。
打完塞尔维亚世界杯预选赛,中国女篮准备回国,队内突然爆发疫情,大家又一次被隔离,杨力维和杨淑玉一共被隔离了83天。一开始她很兴奋,“终于可以有空闲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了。”
她把日子安排得非常充实,做瑜伽、训练、看书、听播客。她喜欢姜思达神经质的叙述,这让她“感到莫名的快乐”。但越到最后,她就越消极,“什么都不想做。”
“篮球给身体的反馈,甚至地板给我的反馈,都是零”,杨利伟比划着说,“光说是感受不到有多难的,只有身处那个环境,才能明白难在哪里。”她还发现,和自己隔离时间一样长的姐姐,却没有这个问题,这让她觉得自己“真的老了”。
姐姐去年才20岁,刚刚获得奥运铜牌,成为首位被品牌签约的亚洲女运动员,她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。27岁的杨利伟已经是国家队年龄最大的球员。对于中国女篮来说,30岁是一道坎,她正在向这道坎靠近。让她痛心的不是年龄本身,而是时间不多了的紧迫感,让她觉得离开球场100天是一件残忍的事。
毕竟她还有WNBA的梦想要追求,时间也不多了,一颗6号球只有500克重,但它承载的责任和梦想却重达千吨。
“我想给你力量”
WNBA,世界女篮的最高殿堂,杨利伟称其为“终极梦想”。此前,共有7名中国运动员成功登陆联盟,身高1.75米的杨利伟是第8名,也是最矮的一位。她已经说不清自己究竟什么时候有了进WNBA打球的想法,只记得小学作文时把这写成梦想,甚至把“WNBA”写错了。她十分惊讶:“我当时还在打网球,为什么写WNBA?”
她热爱篮球,但父母为她选择了这条路。她的首任教练毛伟宏的丈夫曾是她父亲的足球队友,他将她推荐到伟伦体校。当时,她还不到10岁,身高只有1.51米,非常瘦弱,篮球技术一点儿也没有。但她跑得很快。进队时,100米测试成绩是13.8秒。她一路跑进省队、国青队、国家队……她拿过亚运会冠军,奥运会排名第五,世界排名第二。
道路并不平坦。
2015年武汉亚锦赛决赛,中国女篮以35分之差败给日本队。这是杨利伟篮球生涯的一场“灾难”。领奖时,她站在日本队身旁。多年来,每当回忆起那场比赛,她都难免会想起杨利伟那落寞而迷茫的表情。
那一年,杨力维只是场均得分不足5分的边缘球员,输球与她关系不大。但用黄思静的话来说,无论是否首发,“在主场身着国足经历这样的事情,影响确实很大。这件事埋下了一颗种子,以至于后来和日本队比赛时,心态就不一样了。”
2019年亚洲杯决赛,中国女篮再次不敌日本队。邵婷最后时刻的三分球弹筐而出,当吴桐桐抢到进攻篮板,将球传给回撤到三分线的杨力维时,时间到了。回到北京,杨力维约黄思静去日本餐厅吃饭,后者因手部骨折无法前往班加罗尔。两人一边吃饭一边想起前几年对阵日本的战绩,不禁伤心落泪。幸好那时女篮还没红,在外面没多少人能认出她们。
除了难以战胜的宿敌,还有难以防范的伤病。2016年,她左脚踝骨折,无缘里约奥运会;2016-赛季,双脚踝轮番作怪,短短三个月内脚踝扭伤五次,导致她整个赛季状态迷茫,最后时刻未入选亚洲杯12人名单;2018年WCBA季后赛,她又因第五跖骨骨折无缘半决赛。
那三年对她来说并不快乐,但那又怎么样?她仍然在这里,她是一个篮球传奇。所以她说:“没有人可以偷走你的梦想。”
我特别喜欢总决赛第二场的一张照片,杨力伟投中三分球后秀出自己的肌肉,鼓起的手臂充满力量。那天,她对前来打球的全国各地篮球姑娘们说,“(之前的成绩)是你们给我的力量,我也要给你们力量。”
安静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。“从联赛开始到现在,她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,她是我的榜样。我闲着没事也会练练篮球,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提升的技能。”她说,自己会一直打到80岁。刚上大学的雅思感受到了不放弃的力量。父母说:“打篮球没有前途,就别打了。”但她想:“千万不要放弃。”还有工作上遭遇挫折的,她说:“杨利伟面对这样的痛苦,都表现得很平静。我觉得,自己遇到的挫折,也可以一笑了之。”
前段时间,杨利伟录制视频为西安交大女篮的姑娘们打气,她说:“你们在学习的同时,还为了梦想而努力,真的很棒。我始终相信,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,没有打不赢的对手。只要你们下定决心伟伦体校篮球,朝着目标和梦想前进,把永不放弃、无所畏惧的态度付诸行动,就一定能战胜困难。”
世界杯之后,她接到了很多商业邀请,按照剧本录制ID就能赚钱。她的团队帮她拒绝了很多这样的合作。但面对西安交大女篮的需求,杨利伟和团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毕竟,谁知道这样的视频会不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,激发出另一个杨利伟呢?
杨利伟的多面性
两年前,杨利伟曾跟我提过,自己很关注年轻人的负面情绪,因为经常收到带有负能量的私信,她认为运动是治愈负面情绪的好方法,愿意面对面地帮助大家。她不受“三点一线”生活的束缚,能看到篮球以外的世界,很难简单地把她定义为“运动员”。
很难简单地将她定义为一名“运动员”。
杨利伟在上海的行程一共三天,第一天上午参加“Air Max Day”活动,感受“不受约束的创造力和极致的想法”。下午亮相《无畏金兰破圈赛》,分享经验,并客串教练。第二天,她来到杨浦区的耐克大中华区总部,体验耐克员工生活,参与相关拍摄。我们的采访安排在27日下午,刚才她刚刚在镜头前和一位KOL聊了40多分钟。
做一个好的采访对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尤其是面对镜头的时候。你必须保持大脑集中,反应迅速,因为你必须确保你的表达流畅、有逻辑、信息丰富,不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或说错话。你还必须保持专业的微笑,不时表现出善意。如果你能说几句俏皮话,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
杨利伟吃了点水果,休息了一会儿,开始接受我的“审讯”。因为不再需要被记录,她终于可以懒洋洋地靠在沙发背上,偶尔摇晃一下酸痛的手臂,明显轻松了不少。前两天在北京挥汗如雨,后两天在上海“奔波”,体验着娱乐明星的忙碌。时代确实变了,优秀的运动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、不同的工作打交道。
我问她能适应这种快速的身份转换吗。杨利伟说:“长期这样做可能吃不消,但偶尔做一次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。”
她做任何事都很认真。这让我想起在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,她和几个队员一起教小朋友打球的时候,她的脚踝还没好,但她教得最认真,哪怕是简单的拉伸、滑步,她都尽量把动作规范化,不停地给小朋友加油,不想在公众面前卖弄。她说:“这是一种态度,做事情不是想做就做,而是想做就做。”
在上海“快闪”之后,她又换回了另一条赛道。在北京,她接受了5次PRP(高浓度血小板血浆)治疗,右膝注射两针,左膝注射一针,“受灾严重”的左脚踝也注射了两针。据说,这种治疗“对促进伤口愈合、细胞增殖分化、组织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”。她静静地看着长长的针头在关节间移动,觉得一切都值得。
2019年,她距离WNBA已经非常接近,在当赛季夺得队史首冠后,她以场均11.8分5.3助攻1.8抢断的表现,收到了洛杉矶火花队的正式邀请。黄思静看得出她“比夺冠还要开心”。试训很顺利,对方愿意开出合同,但她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前往。如今,当梦想再次牢牢握在手中,这点身体上的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呢?
飞越海洋
杨力伟刚到伟伦体校,第一个遇到的就是身高超过2米的中锋魏伟。在家乡昆明,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女孩。“我和妈妈都吓坏了。”但现在,她已经习惯了将瘦弱的身躯抛向空中,反复冲击身高2米的人把守的禁区,她一点也不惧怕WNBA的高个子球员。
合同正式敲定的那一天,她还在福州参加封闭式比赛。这天早上,黄思静刚从睡梦中醒来,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就听见杨利伟喊她,她迷迷糊糊地望过去,一瞬间就被从睡意中吓醒——杨利伟的眼圈渐渐红了起来。“利伟,怎么了?家里出事了吗?快说,别吓我。”这时,杨利伟哽咽道,“火花队给了我一份合同,我本来想等你吃完早饭再跟你说,可实在憋不住了。”
还在二沙岛青年队的时候,每周一、三、五晨练时总会播放一首歌,是张韶涵的《隐形的翅膀》。对于很多不喜欢在田径场上跑步的队员来说,那首歌简直就是折磨。杨利伟却不这么认为,因为她“不怕跑步”。但歌词里有一句让她再一次被深深触动,那就是“我终于看到,我所有的梦想都开花了。”
此时的火花队与四年前的火花队截然不同,管理层、教练组甚至球队阵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邀请他们的球队有好几支,杨力维和她的团队对执教风格、同位置竞争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估,经过几轮磋商,最终选定了郑海霞曾经效力过的那支球队。
同时她也很清楚,虽然火花队是最佳解决方案,但想要在WNBA站稳脚跟依然并非易事。苗立杰实力虽强,24岁的她场均得分也只有1.7分。在人才济济的联盟,连教练承诺的上场时间都可能随时被夺走——看看在NBL拼搏的周琦就知道了。往前冲,总会有这样的风险。
这也正是杨利伟不敢给自己放假,每天花6个小时进行康复训练的原因。这是她为考试做的最后冲刺和准备。她要“抢占先机”,先用行动争取上场时间,然后再考虑表现好不好。她有点担心自己的英语,控球后卫是篮球场上的指挥官,和队友交流最多,不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能不能胜任。
面对完全未知的人生,就像第一次踏进伟伦体校喧闹的体育馆时,杨利伟心里很紧张,“担心自己能不能发挥好,教练会不会看得起我”。但相比父母当初做出这个决定,这一次她更加坚定,更加期待。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,她知道自己想从那个场馆里得到什么。
前不久,她受邀到五棵松看艾儿和王以太的演唱会,在艾儿的带领下,数万观众为她即将到来的WNBA之旅欢呼喝彩。她计划着,如果母亲的签证能批下来,自己会多陪陪母亲,带她去远方城市。至于先她而来的黄思静,她更关心的是带老搭档去哪里吃烧烤、火锅、唱KTV。她已经“选好地点”,就等着杨利伟过来。
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。